盐城高铁新城区块位于盐城市城市肌理的几何中心。作为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一方面,新老火车站与城市主要干道共同形成一个密集的车行交通系统;同时,规划中的湿地公园和大新河-通榆河休闲景观带将会在未来构筑一个舒适的生态绿化系统。如何在处理好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系统条件的同时,对 TOD 区域进行全新赋能,从而激发整个城市的活力,是城市设计面临的最大挑战。整个盐城高铁区块区域紧邻北到青年路高架,西至范公路高架,东临城市生态轴,南抵世纪大道,总面积约 29W 公顷。东侧面向生态绿带界面,西侧面向城市界面。顺应城市主界面形成生态与都市两条轴线,将交通(新高铁站)、文化(原盐城站)、生态(湿地公园)三核相互串联,同时,顺应高铁驶入盐城站的最初视觉印象,设置两个不同方向的门户形象,共同构筑双门户、两轴、三核、多片区的总体规划结构。在对丸之内、纽约高线公园、亚特兰大城市峡谷等成功案例的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一个高效连续、功能复合和引人入胜的慢行系统对区块的统一缝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匙。借助场地内与高线公园类似的废弃铁轨改造,保留城市记忆,采取与城市峡谷相仿的二层慢行系统形式,从而复刻丸之内四通八达的地下商业轴内核, 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复合都市轴被塑造出来。同时,在这条轴线上,因地制宜地设置风格各异的魅力空间,保证漫步其间的市民可以获得最佳的体验与感受。地块由北至南形成七个典型的节点。七点共同串联起一线——复合型中央都市轴。串联新老火车站,巧妙利用铁道遗留和自然景观水系,打造铁道高线公园,融合水岸,激活沿途功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