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杭州滨江区彩虹快速路与江晖路路口,公共与私人交通可达性均十分良好。都设 immaterial studio 在赢得建筑改造的竞赛后,紧接着赢得了室内竞赛,从而实现了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定制”是自建总部相较于其它方式的最大理由,也是让建筑与企业文化完美融合的唯一途径,因此互联网和科技类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时自建的总部就不仅仅是一个办公的所在,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对外的形象展示。建筑方案浓缩了业主的先锋设计的产品风格,也在室内方案中为其定制了开放平等、乐趣的互联网企业需要的空间,最特别的是打造了一个“温暖的家”的服务综合体,从而构筑了一个“生活+工作”的“微城市”。4000 名年轻的创新者将在这座未来总部中获得前所未有的舒适、无后顾之忧的体验。总部所承载的功能就如同一座微型城市。在我们充分了解了涵盖后勤、运营、设计、管理等超过20多个职能部门的诉求后,我们以各种城市为原型对比,反对功能主义分区,进而以 Léon Krier提倡的新城市主义为范本,打造一个混合功能、多中心化、灵活可变、以促进人交流为核心的社群。我们在平铺的“城市”中设置“城市地标”,包括:城市广场、博物馆、市政厅、大师工坊、美食街、竞技场,他们分别对应了办公大堂与接待、企业展厅、演讲室、总裁办公与接待、餐厅与健身房。剩下面积最大的大平层开放办公看作基本的“城市组织”—即为生活街区。在重复的工位中置入大中小三个尺度的办公附属功能,使洽谈、会议、设计讨论、休憩、静区、上下层阶梯、口袋公园等功能完全融入到平时同质(generic)、重复的办公区域中。办公空间从“高楼林立,没有街道生活的居住区”,变成了出门就是公园、街面就是生活和社交的“混合街区”。本案用建筑体量、立面语言、微型城市三种方式回应了企业五个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了建筑室内一体化的设计过程中。一体化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室内空间所需要的挑空等,在后期室内设计中避免了消防机电等的二次设计;在室内空间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建筑的空间特点创造独特的场所,减少了设计施工中的损耗。以“微”城市的理念去营造一个产业总部,建一个房子、树一种企业文化。